《益心舒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》解读

发布时间:2014-06-15
《益心舒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》,作者任凤梧、路瑞等,载于《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》杂志2014年2月第12卷第2期

《益心舒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》,作者任凤梧、路瑞等,载于《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》杂志2014年2月第12卷第2期

文献内容摘要:

目的 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。

方法 将115例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治疗组(60例)与对照组(55例),两组病人均给予5%葡萄糖250mL加入三磷酸腺苷(ATP)40mg、辅酶A 200U、维生素C 5.0g静脉输注等常规治疗,每日1次,治疗2周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,每次3粒,每日3次口服,疗程为4周。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、体征、心电图、心肌酶学的改变。

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.7%,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3.3%;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.4%,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1.8%。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治疗组心肌酶学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(P<0.01)。

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。

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(x±s)IU/L


AST

LDH

CK

CK-MB

治疗组

治疗前

46.84±16.24

346.00±47.35

260.39±36.23

55.17±8.13

治疗后

23.54±13.561)2)

226.00±36.391)2)

76.36±22.541)2)

15.17±6.851)2)

对照组

治疗前

45.51±16.24

368.00±43.55

259.31±33.25

54.14±7.68

治疗后

35.84±15.271

306.00±49.781

118.37±23.991

26.17±7.631

注:AST为天门冬氨基转移酶;LDH为乳酸脱氢酶;CK为肌酸激酶;CK_MB为肌酸激酶同工酶。
与同组治疗前比较,1)P<0.01;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,2)P<0.01。以上酶类属于细胞内功能酶,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,心肌受损时上升。

文献解读:
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于病毒直接损害心肌、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受损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而导致的,常见症状为心悸、气短、乏力、胸闷、发热、心前区疼痛或心律失常等,临床上抗病毒、保护心肌细胞和抑制免疫反应来治疗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。中医药防治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。大量临床观察证实气阴两虚、瘀血内停始终贯穿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迁延期,治疗上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,本研究基于这种认识,依据益气养阴、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的治则选药配方制成益心舒胶囊。方中重用人参、黄芪补气益胃,以助气血之生化,补益根本以祛邪而为君;黄芪、川芎均具有抗病毒、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;丹参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,影响血小板聚集,川芎嗪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前胶原基因转录,血管平滑肌的前胶原基因可导致血小板的黏附、聚集,同时激活并释放生长因子,各药合用,具有扩张动脉血流量、延长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时间、镇痛、扩张外周血管、改善微循环的功效。说明益心舒胶囊可有效的防治本病。